2025-06-04

在理想幻灭后的觉醒——纪念六四事件36周年

我从小就被灌输“爱党爱国”的理念开始崩塌,而我也因此学会了独立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在理想幻灭后我公开要求退党,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我马上就被边缘化并终止了所有工作,不但葬送了曾被很多人羡慕的大好前途,而且还受到各种歧视和打压。幸好我后来利用出国留学的机会逃离了中国。

中共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宣传和教育,执政后不但控制了整个国家机器,而且还控制了所有媒体,宣传部教育部。

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是影响中国思想观念的关键事件,促使人们对国家体制、社会发展方向进行重新思考,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为重要的是,这事件震醒了很多从小就被洗脑的中国人。

最近清华大学博士后何赵祥睿自杀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一些人的感慨。一个曾坚定爱党爱国想回国报效祖国的有志之士,结果因意外被误会被怀疑,导致报国无门理想幻灭,却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件事让我深感惋惜和沉思,不仅因为一个生命的陨落,更因为他所承受的那种现实与理想“幻灭感”,我自己也曾深切经历过。

我们小就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长大,当我们尚未具备判断能力的孩童时代起就灌输“爱党爱国”思想,从小学课本到新闻联播的红色宣传教育几乎无孔不入,灌输马列毛等共产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用夸大甚至是虚假的资讯宣扬社会主义优越性,屏蔽了所有的不同声音和负面信息;同时弱化甚至取消了逻辑学,削弱人们的逻辑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使我们盲从中共灌输的思想观念;通过这样系列的洗脑操作把红色意识形态渗透并融入到我们血液里,在我们的头脑里筑起了坚不可摧的红色信念体系,使之潜移默化地成为了我们看待世界、理解社会、评价是非的基本坐标。

当我们步入社会后很快就发现社会现实与被灌输的观念有极大的差距,一旦与社会现实产生矛盾后,就会对我们的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造成思想意识形态的崩塌,但因为这种红色信念已经根深蒂固,这过程也格外剧烈。

我还记得,那是我在大学时代第一次接触刘宾雁先生的《第二种忠诚》。文章中所揭示的真实社会图景,与我多年所受的教育大相径庭。它不是一篇鼓动情绪的檄文,而是冷静、克制、但充满人性光辉的记录。在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之间深深的裂痕,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我们一直在被“选择性地告知”。

那是一段极其痛苦的时光。我开始质疑从小相信的一切,也开始察觉到言论的禁忌、信息的封锁、思维的禁锢。曾经以为只要“跟党走”就可以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但现实远比我想象得复杂和冷酷。这种认知的转变,并不是令人振奋的“觉醒”,而更像是一种剧烈的撕裂。

但幸运的是,我没有因此彻底崩塌。读书、思考、与不同观点的人交流,让我逐步建立起一种更清醒、更独立的认知方式。现实依旧不尽如人意,但我不再将所有理想寄托在某个抽象符号上,也学会了在复杂中保持理智、在幻灭后保有希望。

因此,当看到何赵祥睿这样一个曾深信不疑的年轻人最终选择极端方式结束一切,我感到痛心。他的悲剧,不是“背叛者”的结局,而是“信仰者”的溃败。他不是“坏人”,而恰恰是太认真、太投入,才在幻灭后无力承受失落。

我想对那些曾经或正在深信不疑的人说:你们的信念并没有错,那种对国家好、对人民好、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是美好的。但我们也必须勇敢面对现实,承认它与宣传之间的差距。党≠国家,忠诚≠盲目,爱国≠不容批评。当你发现现实不符时,请不要崩溃,不要仇恨,也不要走向绝路。醒来或许会疼,但这正是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的开始。

我们都曾经是“红色浪潮”的一员,都曾满怀理想;幻灭不是终点,只要我们还愿意寻找,就一定能走出黑暗。不要因为理想破碎就否定自己——真正的觉醒,并不是仇恨,而是理解、反思、重建。

愿这个时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标签;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洗脑。愿每个走出迷雾的人,都能拥有再一次选择的勇气。

 

20254月的一个凌晨,清华大学博士后何赵祥睿从15层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31岁的生命。他曾怀着满腔爱国热忱从美国学成归来,却因一次误解导致观念的碰撞和理想的幻灭,而走向了绝路,真让人痛感惋惜。同时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多年前的一段经历……

那年我参加工作不久,在一个机关里当秘书,跟何赵祥睿一样怀着报效国家的理想,工作积极勤奋任劳任怨。不过没多久我就发觉现实与理想有巨大落差,而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著名作家刘宾雁等三人被开除出党事件。我特此利用工作之便拜读了已被封禁和批判的刘宾雁的报告文学《第二种忠诚》,后来我在党组织学习中公开表达和申辩我对文章及其作者的赞赏,由此而受到了党组织的质疑和批评教育。

(未完待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