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33岁的女大学生饿死在出租屋的事成为热点,那篇 “催泪文”(链接附后)立刻就被到处转发而成为顶流话题登上热搜。她出身农村普通家庭,大学毕业后多次考公就业失败,加上或许还有农村家庭重男轻女等问题,很可能由此患有抑郁症精神崩溃饿死自己。那女孩悲惨的人生,让人们不胜唏嘘深感悲哀。
此事至今多日依然热议不绝于耳,谈论和分析的文章不计其数。有些正能量文章声言“打假”爆料“真相”,直指作者抹黑社会大环境,消费死者博取流量等等。不过,目前警方已经证实确有其事。至于她到底为何要饿死?到底是谁之过呢?到底是她心理有问题,还是这社会有问题?网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由此想起当年出国留学时的一段经历……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开始起步不久,适逢澳洲为了广开财源,开始招收海外自费留学生。但办理出国留学的学费手续费生活费飞机票等各种费用,大概共需要约一万元人民币,主要视乎报读的学校和课程的长短而略有不同。当时整个中国的生活水平都还很低,一般人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元,很少有超过一百元的。虽然有些个体户的收入可能略好一些,但资产能达到“万元户”的已属凤毛麟角的致富典型。所以那笔留学费用对绝大多数的家庭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唯有全家东拼西凑到处借债,几乎所有的留学生在踏出国门的时候,都是背负着一身沉重债务——既有外债又有内债,因为外币被管制只能黑市高价交易,借来人民币要先高价换港币才能再换澳币。——我当时曾为此惶恐不安地粗略算过,若靠自己当时的工资还债,即使省吃俭用一辈子可能都还不清,哪怕是不吃不喝也要将近二十年才能还完。
事实上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那时候中国的国门才刚打开了一条缝,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外面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只有极少数公派人员或公费留学生才能出国,而有关自费留学生的信息几乎全都来自中介公司,很多人都天真地相信了中介公司说的出国后可以半工半读,一边赚钱一边继续读书。谁都没想到出国后的实际情况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真正遇到的困难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我们初到澳洲的时候,一下子就被这个发达的国家给迷住了。相比于当时还很贫穷落后的中国,这里到处都显得那么繁荣和奢华,高楼大厦和商铺都那么整洁豪华,在中国难得一见的各种物品,在这里商场里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路边咖啡厅门前的太阳伞下,衣着时髦举止优雅的澳洲人休闲地坐在桌子旁,喝着咖啡谈笑风生……然而,这些都不属于我们这些穷学生,每当看到那些商品的标价,再折算为人民币的价格,哪怕是一杯咖啡也是我们消费不起的奢侈品。
澳洲人优裕的生活让我们自惭形秽望而却步,但更让我们感到担忧和压抑的是,原来澳洲政府有规定:海外留学生不可以做全职工作,即使做兼职工作的每周不能超过20小时,否则就会取消学生签证遣返回国。我们所在的城市不大人口不多,工作机会自然就不多,兼职的工作就更不容易找了。我们相对于当地人还有很多不利因素,首先是英文不好,工作的机会自然就少很多;而且当地的公共汽车少得可怜,有些地方还不一定有,即使找到工作也很可能没办法去上班。后来听说最容易找的工作是去餐馆洗碟子,但却因为僧多粥少,若没相关的工作经验的都不要,而我们这些留学生出国前谁都没在餐馆做过。
因为受到这么多因素的限制,我们这些中国留学生几乎都找不到工作。后来有个别同学实在没办法,恳求华人餐馆老板收留当学徒不要工资,但求借此能混顿好饭吃也省点伙食费,更希望等做熟练后再酌情要点最低工资。据说当时澳洲最低薪酬是每小时为8元澳币,所以只要能熬到出头就好了。偶有同学听说有农场开垦荒地要临时工,不过也只做了两三天就没了。其实即使有那样的工作也不敢继续做下去,除了农场的工作非常辛苦之外,如果逃学缺课太多就违反了签证规定,一旦被发现同样要被遣返回中国,那可就一切都完了,所以初时真没人敢以身试法。
由于绝大多数同学都找不到工作,大家带来的那点钱日渐减少,为了熬过难关唯有节衣缩食。我们为了减少开支,往往是好几个人合租最便宜的简陋小斗室,合伙在家轮流做大锅饭菜,买一些最便宜的鸡壳骨和酸苹果之类食品等,而且基本上只用油盐为主要的调味品,有时候甚至连酱油都舍不得多放。我们极力压缩和控制开支,曾经一周伙食费最节省仅为20多元澳币——大约相当于当地人两个快餐的价格吧。后来我们才知道,澳洲最贫穷的失业者都可以领取约80元一周救济金,也就是说即使澳洲最贫穷的人的生活消费也还比我们高出好几倍,哪怕是逃难到澳洲的难民也远比我们过的好!
有人说我们的生活跟当年上山下乡的“插队知青”差不多,所以后来也有人称之为“洋插队”。其实我们这些自费留学生不仅是过着贫穷窘迫的生活,而且背负着非常沉重的压力,在心理上都感到很压抑和自卑——这应该是当年上山下乡的那些插队知青所没有的吧。比如租房合约规定只能住两人的小斗室,可我们却挤住了5-6个人,所以平常读书说话都不敢太大声,生怕暴露实情或招惹了邻居被举报,而且每天进出门上学放学都要偷偷摸摸地分开进出,时刻都担心被邻居或管理人发现或投诉而被处罚。
最让我们感到苦恼和担忧的是未来的身份问题。我们出国前就听说澳洲地大人少,所以很欢迎新移民,只要毕业后就可以申请移民定居,另外还有盛传澳洲很可能会大赦非法移民,等等。当我们来到澳洲后才了解到,澳洲政府对新移民的要求很高,即使留学生毕业后也要先回国再重新申请,而且政府通过当地主流媒体多次辟谣说不会大赦非法移民,所以我们唯一的出路是合法地半工半读。但是,若以海外留学生的身份即使能找到兼职工作并可以每周做20个小时,每周的收入也只能勉强够交学费,那生活费和房租还是没有下落。若是家里无法再寄钱来支持的话,那还是没办法半工半读。我们每当想到这问题都会忧心忡忡却苦无良策。
鲁迅有句名言:“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当年我们能自费出国留学的大都家境不错,在家中几乎都是最受宠爱的骄子和宝贝,谁都没想到出国后会艰辛,但我们从交学费起就很清楚自己没有退路,因为回去就永远都还不起那笔高昂的费用,所以我们根本就不敢考虑打道回府的事。离乡背井的游子特别想家,我们当时最痛苦的不仅是有家不能归,而且还有苦无处倾诉。我们都很清楚跟家里人说真实的情况于事无补,反而让会让亲人徒增烦恼和担忧牵挂,所以我们全都不约而同地隐瞒了真实情况。每当写信或打电话回家的时候,都会只说这里环境好工资高,并把一些道听途说的好消息或趣事,发挥想象力去改头换面或添油加醋地告诉家人,结果大家就把写信和打电话称之为“写作文”和“编故事”。后来还苦中作乐地互相交流并评比最有创意的“作文”或“故事”。不过,曾有个女同学在开始时是笑着说“故事”,可是说着笑着就突然悲从中来,然后就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我印象中当年最悲催也最难忘的一幕,是在第一年中秋节之夜的同学聚会。我们学校里的十几个中国留学生相约到学校附近河边的草坪上聚会,组织者提议大家都铺张奢侈一回,各自带上最好的食物来分享。但我们这些穷学生平常最好的食物,几乎都是最便宜的鸡壳骨炒酸苹果,或是澳洲人用来喂猫喂狗的次品碎肉红烧煮萝卜。最难忘的是当晚聚会里唯一的奢侈品,是一个女同学带来了一个小月饼,让我们这十几个海外游子在中秋之夜共同分享。
当晚皓月当空,夜风清爽宜人,确实是“外国的月亮特别圆”。我们在一片草地上围坐着闲聊,组织者带来了一个录音机,录音带里播放着一些熟悉的中文歌曲。大家都暂且忘掉了烦恼,有的同学还跟随着音乐哼唱,那情景还真让我们有一种重新回到了祖国的错觉。但快乐总是那么短暂,没多久大家很自然地谈起最关心的找工作问题,然后有个同学心情沉重地说,这次聚会后他就不再读书了,因为已经弹尽粮绝没生活费了,他要去其他地方找工作。大家听后都默默无语。我们都很清楚,他这就是要变成“黑民”了,以后他就不再是留学生的身份,一旦被澳洲移民局抓到就会被遣送回中国,所以他将会隐姓埋名躲到不为人知的地方。据说这类黑民最稳妥的是躲到乡村小镇的华人餐馆里打黑工,以后还要夹着尾巴做人,即使被老板盘剥或被人欺负都不能声张,以免招惹是非遇到警察或移民局查问身份就完了。有个女同学有点担心地问他,万一你被人发现了怎么办?他郁郁地说:“如果真那么倒霉的,当然是逃跑了。若是我没还完债的,只要我还没被抓上飞机,哪怕是打断了我的腿,也一定要想尽办法逃跑……”
大家听了都感到格外悲凉,但都知道这几乎是最后也是唯一的出路了。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之中还有不少同学也会走上这样的路。我们都很明白,这是一条不归路,就算是以后真能够赚到钱,也都不可能再恢复留学生的身份,只能一直当隐姓埋名的“黑民”了。夜深人静,晚风吹过,让人感到阵阵寒意,那录音机里正在播放一首让人倍感凄婉的老歌《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
在这中国人传统的中秋合家团聚之夜,我们这些流落在异国他乡,有家不能归的海外游子,听着这如泣如诉的歌声,每一句仿佛都在催人泪下……先是有一个女同学悄悄地抹眼泪,另一个女同学却忍不住哭了起来,接着好几个女同学相互抱头而哭,继而有些男同学也哭了起来,结果那草坪上哭声一片……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后来从中国来澳洲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走上那条路的同学也越来越多。其实我们都早就知道,这条路虽然有风险,但那确实是一条可以摆脱困境的出路。
当年很多留学生都走过一段非常艰辛的路,无论是经济困境还是心理压力,以及遭遇过的世态炎凉等,全都远远超过那女大学生所经历的苦难。但是据说在澳洲的那前后共约四万多中国留学生,从没有听说过有人自杀,只是偶尔看到过有出车祸身亡的报道。因为我们都知道,在澳洲社会里无论怎么艰辛困苦,只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愿意付出艰辛的努力,就可以有奔头有希望……
今天的中国虽然经过飞速发展,但由于体制形成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今中国的经济困境越来越严重,中国已然进入历史的垃圾时间。当今社会黑暗阶级固化贫富悬殊,人情冷漠缺乏救助和福利保障,那片土地上已经让很多底层人彻底绝望了,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生存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自毁甚至滥杀无辜者。
其实当年我们在那个中秋夜聚会里,那个即将沦为“黑民”的留学生说完后,引发草坪上哭声一片……然后,有个年纪最大的男同学强忍着没落泪,他独自转身离开了。他是曾经上山下乡当过插队知青的留学生,他临走前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都震惊的狠话:“即使上了飞机,哪怕飞上了天空,我也会打开紧急救生门,跟全飞机的人一起跳下去……我死也不要回去那片土地!”
那饿死的女大学生之死触发大众情绪痛点和共情,很自然引起许多在底层挣扎者的共鸣。今天有视频展出那女孩的一张照片(尚不确定真假),看到一个如此清纯漂亮女孩的夭折,真让人扼腕叹息。我想起了《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葬花吟》中的诗句:“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林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她根本就不是病死的,哀大莫过于心死。在黛玉葬花的时候,她就看到在那个社会里,自己的命运已无法改变,所以她最终才会自绝身亡。——到底是她心理有问题,还是这社会有问题?!
文森 2024-08-22 (此后略有修改,欢迎转发和查看《文森博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